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主要症状特征和科学治疗与预防方法

鸭传染性浆膜炎,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、新鸭病或鸭败血病,是一种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,对雏鸭的危害尤为严重。本文将详细阐述该病的主要症状特征及治疗方法,以期为养鸭业提供参考。

一、鸭传染性浆膜炎主要症状特征

1.急性病例表现

急性病例往往表现为精神沉郁、缩颈、嗜眠,嘴拱地,腿软,行动迟缓,共济失调,食欲减退或不思饮食。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,导致两眼周围羽毛粘连脱落。粪便稀薄,呈绿色或黄绿色,部分雏鸭出现腹胀。死前可见痉挛、摇头、背脖和伸腿呈角弓反张,抽搐而死。

2.慢性病例表现

慢性病例常见胫跖关节及跗关节肿胀,切开见关节液增多。少数病例输卵管内有干酪样渗出物。病鸭可能呈现头颈歪斜等症状。

3.病变特征

在病变上,该病以纤维素性心包炎、肝周炎、气囊炎及脑膜炎为特征。心包膜被覆着淡黄色或干酪样纤维素性渗出物,肝脏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素性膜,气囊混浊增厚并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。

二、鸭传染性浆膜炎治疗方法

1.药物治疗

拌饲料连续3-5天添加0.1%-0.2%的磺胺类药物,或加0.05%红霉素。

肌肉注射庆大霉素,每只鸭每日10000国际单位。

头孢噻呋钠+板蓝根注射,每日1次,连续2-3天,配合太妙菌素(标准量)每日2次,连续2-3天。

2.预防用药

在雏鸭易感日龄,饮水中添加0.2%-0.25%的磺胺二甲基嘧啶或饲料中加入0.025%-0.05%的磺胺喹恶啉进行预防性用药。

使用林肯霉素与青霉素联合皮下注射,用药前进行药物敏感试验。

3.疫苗预防

使用灭活油乳剂苗或弱毒活苗进行预防接种。1周龄雏鸭可两次皮下免疫接种,保护率可达86%以上。

雏鸭8日龄皮下注射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二联活菌苗,减少本病的发生。

三、鸭传染性浆膜炎防控方法措施

1.加强饲养管理

保持鸭舍通风、环境干燥、清洁卫生,经常消毒。

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,避免不同批次鸭群混合饲养。

2.减少应激因素

控制鸭群密度,避免过度拥挤。

确保饲料中蛋白质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充足。

3.环境检疫与消毒

定期进行环境检疫,防止疫情传播。

加强饮水和饲料的卫生管理,避免污染。